从生态与流量角度,浅谈Sonic与TikTok叙事 雨中狂睡 |2025-01-08 14:00 加密产业对能够将Web2 使用者汇入Web3 市场的专案有着天然的兴趣。
主动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体是一件很Bullish 的事情。例如TON 用点点小游戏来扩大自己的受众,发币,把量带给交易所。
现在, @SonicSVM 同样在走这个模式(不是Fantom 的那个Sonic $S ,是Solana Layer2 Sonic)。
这类叙事兴起的前置条件是:加密产业对能够将Web2 使用者汇入Web3 市场的专案拥有着天然的兴趣(在$CHILLGUY 起飞之後,有许多大儒辩经)。
但真正让市场大规模意识到这类玩法大有可为的是Ton。 Kaia(Line)和Sonic(Tiktok)则是这类玩法的後继者。
这也是狗庄拉盘这些代币的原因——它们既有潜在的上所预期,又拥有着充足的接盘力量(比如我买入$CATI 😭)。
值得一提的是,Telegram、Kaia、Tiktok 有着完全不同的使用者群体,而这意味着,Sonic 的Tiktok 应用层SonicX 同样会受到交易所们的青睐。并且,比起Telegram 的低门槛注册,Tiktok 本身自备一层KYC,真实Web2 使用者更多。这对交易所而言是一块香饽饽。其次是使用者群体规模,Tiktok 的使用者群体规模是比Line 大的。
聊完Sonic 所处的产业位置,我们简单过一下Sonic 这个专案。
简单理解,Sonic 是一个Solana Layer2,专注於游戏赛道。我个人觉得,在市场认知中,科技没有那麽重要,重要的是市场参与专案时的实际体感,像是Sonic 的钱包支援、入金门槛、交易流畅度、生态专案等等。
不得不提的是,Sonic 真的融了蛮多钱的。
当然,从市梦率的角度来看,Sonic 不只是一条游戏链,它是Web2 Tiktok 使用者和Web3 Solana 生态的桥梁。游戏叙事值几个钱呢? 「拉Web2 用户进入市场」才是大叙事😂 在Crypto 这类以资金炒作为主导的产业内,可能技术也没那麽重要,叙事才是一个专案的核心竞争力。
从Solana Layer2 游戏链到Web2&Web3 桥梁,只能说,Sonic 团队为专案找了一个非常好的叙事定位。 btw,我很喜欢这种随时能跟随市场叙事的团队,另外两个好的例子是@SolvProtocol @virtuals_io 。
最後,我们再来看看Sonic 的Tokenomics。
$SONIC 总供应量是2.4B,初始流通占总量的15%(TGE 时7% 将会用於空投),其中57% 的代币会被分配给社区。
$SONIC utility 如下(投资者、基金会和团队在其代币解锁前不允许质押)⬇️
https://x.com/SonicSVM/status/1874078075643900278
$SONIC TEG 时间是1 月7 日,也就是下周二。
$SONIC 的通膨数据如下图⬇️
TGE深度TokenomicsSolanaLayer2